随着工业革命快速发展,软件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正在逼近硬件行业,逐步成为制造业新的主战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软件正在成为新型工业基础设施,成为众家竞相争抢的香饽饽。
目前,中国高端工业软件市场80%被国外垄断,中低端市场的自主率也不超过50%。由于高端工业软件价格昂贵,大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必然导致跟不上工业革命的步伐,而少数示范企业构不成真正的工业4.0社会。西门子、GE等公司纷纷投入巨资,研发未来工业软件,并已经取得丰厚回报。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怀进鹏支出,制造业要想转型升级,必须依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新四基”,分别为:“一硬”(自动控制和感知)、“一软”(工业核心软件)、“一网”(工业互联网)、“一平台”(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
另外,《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指出,要强化软件支撑和定义制造业的基础性作用。
可见,中国制造业必须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自己的工业技术平台,拥有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工业技术体系,一味引进国外软件、设备和生产线,会让国外巨头企业发展工业神经系统和工业智能,中国制造业将会变成躯壳,沦为全球制造业的执行系统。
现在大家谈起,讲得比较多的是工业软件、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这些技术,它们确实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技术,但还不能解决智能化的问题。智能化的核心是OT技术的显性化和软件化,当把OT技术植入机器,机器可以代替人去操作机器和工具时,就实现了机器的“智能”。
智能制造的核心是什么?工业软件。我们总说中国制造业体系“缺心少脑”,心是芯片,脑就是工业软件。我们常说工业化、信息化融合,虽然信息化水平接近国际水平,但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生态环境与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我们的工业由于缺乏长期工业过程的锤炼,知识和经验积累都非常有限,所以难以开发出好的工业软件,这制约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发展。
随着制造和服务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向提供产品服务系统转变,服务型制造将是未来工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微软、SAP、PTC等跨国软件企业均积极与制造企业合作,为制造企业开展智能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鉴于我国的国情和客观实际,少量的智能工厂仅限于示例,当前中国智能制造的切入点应放在前期的智能化设计和后期的智能化服务,同时补上相应的高档工业软件。在条件成熟时再广泛开展智能工厂建设,避免落入世界智能加工厂的陷阱。
回头来看,如果中国制造业一味引进软件、设备和生产线,让西门子、GE这些工业巨头通过它们的平台,发展工业神经系统和工业智能,中国制造业将会变成躯壳,永远沦为全球制造业的执行系统。因此,中国一定要发展自己的工业技术平台,拥有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工业技术体系。